前言
雖然我在江老師的指導之下、只上幾次高山生態嚮導基礎課堂,但是我個人對於高山的認識與相關的認知更佳、更有不同的想法。未上江老師的課、我個人對於高山的認識很陌生、且只知道高山在台灣的定義是只要超過3000公尺就屬於台灣高山。不過這堂課是一個完整而有系統的登山基礎課程,我想整個課程內容是針對想具備我們自己自足能力的初學者所設計的,以安全、高效率貫穿整套課程。課程以身體與裝備的高效率為主軸,搭配上登山環保以及野外急救相關的教學,讓我體會到安全而愉快的登山學習經驗。以下是在課堂上所學的、做成一份報告、加上個人的心得與對本課的感想與看法。
原來台灣的高山很美…雖然只聽老師介紹、看照片、欣賞影片、真的已經吸引了我的興趣
第一次上課、聽了張子見老師的介紹、這門課是由首位登山聖母峰華人女傑江秀珍老師來指導。第一次影響很深刻、並且聽了江老師介紹台灣山岳與長兼登山活動的介紹之後,當時、自然而然吸引了我的興趣,令我感覺 “我一定認真上課、一定在江老師的身上挖寶”。
我們這一次登山課程的內容:
年10月21日:
上課地點:環球技術學院、生態小屋
課程介紹
一、 認識台灣山岳與常見登山活動介紹
二、 登山的心理建設與基本體能訓練
三、 了解自己心裡測驗
老師介紹了台灣山林之美、當然多少使我更瞭解登山活動的意義與目的、建立比較正確登山觀念。如:台灣高山可分為玉山山脈、雪山山脈、中央山脈、阿里山山脈、海岸山脈,因台灣的高山(
1. 玉山山脈~ 雖然我們常稱玉山十一峰,但是玉山群峰之中實際只有百岳九顆(多出來的兩顆為北北峰及小南山)再加上地理位置貌合神離的巒大山(通稱為西巒大山)及郡大山,合計百岳十一顆。
2. 雪山山脈~ 行程可分為大霸群峰、武陵四秀、主北東峰下志佳陽大山、雪山西稜、大小劍、外加不像是雪山家族的白姑大山(參照台灣高山明細表所示,白姑應歸納為雪山山脈)合計百二十顆。
3. 中央山脈~ 因為民國六十年時舉辦了第一次的大縱走活動,延用當時的分段情形,可分為北一段(南湖-中央尖山,實際為O 型縱走)、北二段(甘薯-鈴鳴山,實際為O型縱走)、北三段(奇萊-能高-安東軍山)、南三段(丹大-義西講馬至-秀姑巒山)註一:南二段(大水窟-向陽 山)、南一段(關山-卑南主山),再加上叉出去的稜脈:新康-布拉克桑山、干卓萬山塊、奇萊東稜、北大武山,合計百岳六十九顆。
江老師、又給我們回答一份問卷、關於心理的測驗、且看起來那份問卷也是針對我們目前對高山的認識狀況。在老師課堂上了8個小時,最重要的觀點就是;登山,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屬權利,山的容顏,絕對是為每個人而設而生而美麗,可以說明的事實是,只要願意,大部分的人不論是障礙者、六十歲的老人家、9歲的小孩子、像我們這些年輕者都可以快樂地參與登山活動。 所以,讓同學門這次去爬玉山而其經驗絕對天然之比。
因為私人的事情令我無法參加爬玉山的活動。 我當然很想去、也許可能是因為不能跟同學們一起爬玉山才會這麼難過。
雖然我目前學費及生活費是我個人負擔,但是張子見老師很樂與幫忙我想辦法、幫我了很多次、捐了不少的錢以及花了不少的精神在我的身上,但是這個問題已經給我不少的壓力、且當時我無法克服。雖然今天我比較清楚了一些,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是給我人生一種磨練。因此當時我裁判不參加,也因為不想花子見老師更多的錢。但是我坦白承認2個禮拜往玉山前、我都有作體力準備,幾乎每天騎腳踏車從湖山至嘉棟來來去去上下學。
第二次上課:九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6小時之課程)
上課地點:生態小屋
登山入門之一 ~~ 基本認知
在室內聽課6個小時、並且實務操作登山食方面的器材裝備引發同學們的興趣。
主要課程的內容是:
一、登山必備基本常識與技能介紹
二、生態登山理念與實踐
三、登上前的準備與實際操作
四、食方面的器材裝備與實際操作
在這堂課內、江秀真老師建立了我們登山的基本技能、主要是跟我們講食衣住行四大方向,且示範給我們看使用食方面的器材裝備、也讓我們去學會它的操作方法。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實務操作上不一定跟我們想像的一樣。在山上食衣住行仍然缺一不可,老師也跟我們分享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過著愉悅的滿足的山中生活。
老實說、何其有幸,尤其是我們來自印尼在台灣求學之留學生、能夠在這麼好的環境學習而成長,就是福爾摩沙(Formosa)美麗之島,有這麼多令人讚嘆的高山百岳可以親近,攀登,旅行。當然上了整天的課程、聽了這麼多好的訊息、且今天看同學們上了登山的課、又能夠很順利去爬、成功地的登頂,我想簡單開啟第一次的登山方式就是;我們將依基本認知、裝備基礎與體能準備等三個入門動作;提出報告、帶著熱情,循著說明,我們就可以在山頂見了也。
第三次上課;
上課地點:生態小屋
課程內容:
一、 食物與水的準備
二、 衣服方面的器材裝備介紹與設計操作。
課程上了4個小時、不過很有趣,老師帶來了很多衣服及登山的配備。
這堂課主要是在介紹給我們如何準備食物及打包方法,且介紹在山上可以節省就儘量節省,如水資源。雖然聽起來;去爬高山前、很多裝備飛準備不可,但是目前登山配備價錢不便宜、所以等我自己可以賺多點前、我才考慮考慮吧。
第四次上課、民國九十六年十
上課網要:
一、 住方面的裝備介紹與實際操作
二、 行方面的裝備介紹與實際介紹
三、 影片欣賞討論
當然在山居住是求生的必要課題,尤其在緊急時候刻便是生存與否之關鍵。不過如此,像去年2007年暑假的熱帶雨林調查,當地人在帶領我們進去森林時、常常不會考慮爬山者的身體狀況,也許我們也不知道爬山有多麼危險。所以那時候登山的裝備很弱、有人穿拖鞋而且山林的山坡不平、坡度斜、路面崎嶇(坡度大於50º)。因此今天上了登山的課程,尤其登山配備、我覺得還是看自己,雖然一方面在印尼的環境狀況與台灣不能對比,但是我在實際 操作感覺了不一樣,我認為配備當然有些不能缺,如;燈、 登山鞋、衣服、睡袋、鋸子、急救箱等,但是以我們初學者,第一次爬山者、相對更多配備需要帶著,但是我想更重要就是再我們身旁一定有經驗者,登山者經驗佳可能自然而然在山林可以應用自然的資源、所以不用準備了較完整的裝備、除非是必要的、其他可以不帶就不必帶。因為考慮我國目前的狀況而言、尤其 較弱的鄉下,看了我們的登山裝備可能會引起他們的關注甚至造成距離,當然在國家公園,觀光地區這些都還可以接受,但是若想再印尼做相關的旅行或許研究有點不恰當。總而言之裝備是讓我們達成登山目的的必備資源,但是它可以簡單到只需一雙鞋子;也可以複雜到要好幾卡車來裝載、但是經驗還是最重要的一個登山工具。
在老師身上學了登山裝備的基本原則、加以個人在網際網路收集的相關資料在此做整合:
裝備準備的原則
〈一〉適用性:了解登山內容及計劃,向有經驗的人請益,選擇必要的、適合的用品。
〈二〉耐用性:山行補給不易各種環境條件嚴苛,必須確保用品之可用性。即可信度要高,同時了解其弱點並熟練使用方法,除可避免不必要之危險外且可節省經費。
〈三〉輕量化:登山要便利舒適,用品輕量化可減輕體力之負擔,並要使最少物品
發揮最大作用且易於攜帶。
〈四〉操作簡便化:山區狀況瞬息萬變,在最差條件下能迅速、確實的使用是必要的,尤其對初學者更為重要。
〈五〉進步化:科技日新用異,各種進步的、新式樣的、對登山有益的用品已陸續地研發出來,登山者必須掌握資訊,迅速的選用及正確的使用以確保登山之舒適及安全。
總而言之裝備是讓我們達成登山目的的必備資源,但是它可以簡單到只需一雙鞋子;也可以複雜到要好幾卡車來裝載。
第五次上課網要:
一、 玉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簡介
二、 登山行前安排的規劃
三、 規劃一份合宜登山計畫
這一次江老師交待我們自己規劃爬山的行程、且自己分組進行三天量也登上計劃之撰寫。果然後來老師安排了爬玉山的活動、所以我們就不必撰寫計畫了也。在此老師給我們很重要的高山論理而最基本爬山者必有的觀念就是;爬玉山時候必須放下日常的一切,學風、學水、學山的大度寬宏。除了腳印,不留下任何痕跡;除了照片,不帶走一草一木。行走步道不要抄捷徑,休息時最好選擇在裸露之岩塊或土表上,以期對生態造成最小之衝擊。避免大聲喧嘩,保持大自然寧靜。山莊中勿侵佔他人床位,營地則應盡可能分享,空間狹小宜互相支援體諒。盡可能不製造垃圾,垃圾一定要自己帶下山,廢水或食物殘渣應挖小洞掩埋。 自行攜帶爐具燃料,不要生營火。
對我而言、若能減少與大自然衝擊是最好的,但是以目前台灣的社會而言推動如此的方式、讓顧客在此理解自然與高山的基本原則、是否有困難?其實、我很想江老師會更深入了一點探討玉山國家公園相關事ㄕ及策略來推動如此的爬山的觀念、讓遊客們一起保持環境自然的乾淨。
玉山國家公園概說
玉山山塊因歐亞、菲律賓板塊相擠撞而高隆,主稜脈略呈十字形,南北長而東西短,十字之交點即為玉山主峰,而玉山國家公園以山為名,因山而峻秀,區域 範圍位居台灣本島中央地帶,地跨花蓮、高雄、南投、嘉義4縣4鄉10村,地形可概分為東埔山塊、玉山山塊及中央山塊三大區,是濁水溪﹑高屏溪及秀姑巒溪三 大河川最重要的上游集水區。園區面積
本區共約有50種哺乳動物,其中長鬃山羊、水鹿、台灣黑熊、台灣野豬、山羌、台灣獼猴等是本區珍貴的大型動物;範圍內的鳥類種類約有151種,幾乎包括 全台灣森林中的留鳥,其中帝雉、藍腹鷳、金翼白眉、藪鳥、冠羽畫眉等為台灣特有種;高山溪谷則有12種淡水魚類;另外根據調查記錄,園區約有228種蝴 蝶,佔台灣蝴蝶種類之半數;爬蟲類18種,以阿里山龜殼花、梭德氏遊蛇及斯文豪氏攀木蜥蜴等台灣特有種數量較多;兩生類計有13 種,其中台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為冰河期孓遺生物,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人文史蹟方面有清八通關古道、八通關日治越嶺道與南橫公路附近的關山越嶺道,皆為重要歷史遺跡﹔而全區曾經是布農族生活的領域,故多舊社遺址和感人的抗日事蹟。
玉山國家公園的人文及自然資源豐富,加上四時不斷變化的風貌,極具觀光遊憩、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的功能。近年來政府正積極的推動生態旅遊,而玉山國家公 園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可說是極佳的生態旅遊地區。尤其是多條重要道路陸續興建完成後,讓民眾更能便捷的到達玉山園區,體驗感受玉山國家公園之美。園區內 如此豐饒珍貴的自然人文資源皆屬全民所共享,這個環境最重要是提供人們一個與大自然接觸的場所,做為心靈休憩、恢復生機的地方,也是未來遺留給後世子孫最 美好純淨的樂土。
第六次上課網要:
一、 高山症的預防處理
二、 山難預防及救助
三、 台灣高山搜救現況
四、 影片欣賞與討論
在此江秀真老師介紹了很多訊息對於爬山安全的相關知識。山林雖有危機,但是通常是本身行為造成更大的危險,所以老師使我們要先瞭解所謂的危險心態與行為在了解如何自救、求救及救助他人的方法。
結論
親近山林的準備,原則上有五大點:
【一】體力的準備:
對於一個登山者而言, 持續的體能鍛鍊是很重要的,體力的準備 應從平常做起,少量多次地,並養成個人的運動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二】心態的準備:
親近山林之前,應要有兩種心態的準備,分別是明確的攀登動機及不忘初衷的心態預備。許多人爬山,常從沒有特定目標,轉變成在收集某些山頭,而以為登頂才能 代表「成功的」登山,而忽略攀登的過程,甚至降低活動的安全性!我想,登山者應該需要有明確的攀登動機,以做為持續攀登的精神力量,也就是團隊精神的學習,以及認識、親近大自然生態,這不是唯一的答案,卻是值得推廣的。這次不跟者去其中一種也是因此沒有動機又當時爬玉山應用著樣子的心態只會造成團體的困擾。
。
【三】知識與技術的準備:
關於知識方面,有很多是值得學習的,舉凡要往那一座山的地理、地形、地質、動植物生態、登山醫學、登山心理、氣象變化、原住民史蹟及文化、、等,都是可以幫助提升登山安全或增進登山興緻的。
【五】登山者的責任:
什麼是登山者該盡的責任呢?主要就是對人的責任與對生態的責任。在對人的方面:登山活動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命安危。不造成環境衝擊、攜帶上去得物品就必打下山部留下任何的痕跡!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