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

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

1. 概要

a. 背景

印度尼西亞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 創辦人釋學源法師, 受戒於台灣新竹玄奘大學。 長於蘇門答臘東岸海濱漁村, 學源法師自幼即活躍於當地佛教青少年團體, 展露領導創新能力。 少年出家後法師一直志在濟世,誓願於 “國中成佛”, 於1998年起即以北蘇門答臘首府棉蘭為根據地,先成立日月精舍慈善基金會辦裡慈善診療所急難救助等及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推廣社會教育環境保育清貧學童助學等計畫。

教育是一切社會改革工作之本.是基金會推廣的主要工作。 基金會先在棉蘭市東邊的Mandala與sukaramai貧民區, 為百餘名清貧學童提供全額或部分助學金, 並發願於此區建造了棉蘭市第一所佛教學校:菩提中小學, 俾使鄰近低收入家庭兒童亦享有方便的就學機會。 歷時三年的發展,菩提中小學已有從托兒所到高中部共1600位學生; 參與助學計畫的學童也已成長至三百餘人, 並於亞齊震災發生後增加至五百餘人。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也致力於校外、社會學習環境的創造。察知社區裡家庭普遍無力為學童提供課後指導甚至讀書空間的困境, 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進一步在菩提學校對面租下一座三層樓的空間, 一方面提供受助童午餐.補習.休憩等多元互動的課後活動, 另一方面其父母也得以外出工作以求脫貧自立。 每年夏天法師並親自領導以受助童為主的山林禪修野訓營, 以培養其健康、積極、獨立、親近自然、凡事動手做的人生觀。


b. 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有三大方向的長程計畫

A. 創造佛的國土

實踐佛法即生活、生活即佛法,藉由佛法教育我們如何生活才能圓滿。

B.社會福利

1.辦學〈普通中學、職業學校不分貧富貴賤人人有書讀〉。
2.醫療
3.臨終關懷
4.社會救助、貧童助學、家庭扶助、急難救助
5.成立圖書館〈書乃知識之寶藏〉
6.成立社會大學〈普遍提升全民素養,提倡終身學習.推廣全民參與公共事務〉

C.大自然界的教育保護

1.成立環境保護機構,呼籲拯救世界之肺(印尼原始林嚴重遭砍伐影響地球村自然生態)
2.成立淨土世界

A.提供環境保護並能兼顧生存的方法由此保護環境並能從中改變人性。
B.組織社團教導農民種植有機農作物平衡生態。


從菩提心曼荼羅的長程計畫我更相信如果我們來自印尼的學生將會把我們在台灣所學、無論是知識、技術、概念、人的基本做事等…,我相信印尼將會更好、在台灣所學的和印尼人民特別是少年朋友分享,我相信我們印尼人是很聰有創造力、只是沒有機會來發展自己的能力。

我在環球技術學院的心得

各位......其實,....
環球術學院、於我而言,一所蠻不錯的學校。雖然環球技術學院還不是一所大學,但是這兩年以來、我相信並不是學校的教育制度或設備問題等…、而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並不是很理想。像幾所較好的學校、平均他們的學生幾乎學習態度已很好,所以在他們的學校偶爾遇到學生缺課、功課或不認真讀書的問題。如果環球技術學院的學生學習態度能改善,我學校一定將會更進步。

一年級時、我和我班的同學不是很熟悉、並且有許多班上同學辦了活動我也不參加,因為我很清楚而很明確我來台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我不是想不要跟他們在一起玩,但是我跟他們的情況並不一樣,我來台就讀書是因為有許多人在協助我們,所以如果不在利用這個機會我們就沒有什麼好交代。
我個人覺得第一年最難上的課是法律,我國的法律夠複雜,還要背台灣的法律我覺得十分困難。幸好課堂上的老師知道我們的情況,也不會要求像本地生一樣高,那麼我還是覺得我在上課時我不太在意這堂課,我根本難了解、我只能運用其堂的課來加強我的中文能力。

第一年我真的很認真把中文學好,我把它變成我最喜悅的遊戲、每天上下課有漢語詞典宰我身上,像我的好朋友一樣。因為我個人覺得如果要成功就是要熱衷自己想要的事,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學習,比任何人都來的精通,並讓自己感到無限喜悅的精神狀態。 日復一日,生活過了很快,不知不覺兩年就過了。
吳恆基
環境資源管理系
環球技術學院

第一年來台留學之經驗

1. 前言

來台灣留學、基本上,我的觀念說出了這兩年以來的懷抱憧憬,青春年少飛揚,快樂,痛苦,孤寂與成長經過的美,呈現了青少年潛力,塑性與能耐。

台灣雖然不是我出生而成長的地方、但我在此才能有所改變、才能探索自己。在此我更能夠瞭解我有多幸運又幸福。每個人有他的夢想而實現、我有我的夢想、有自己的希望。我希望有美好的生活、多元智慧和多方學習、將能進入社會而貢獻。

2. 我的感想與想法

環球技術學院、雖說不是很好的一所大學,但是這個地方已經像我家一樣。在環球技術學院就讀環境資源管理系,老實說、第一次來此我不太適應環境。文化不同、語言又不一樣,我跟台灣本地生溝通之間又困難。恰好有其他的印尼同學在我身邊、說實在剛來他們的中文能力必我還要好、半年有他們幫忙我、半年之後有我自己獨立,不需要在麻煩其他同學。因為我的語言能力有所進步。

在臺灣留學我發現,除了多聽,多看,多讀,多學,多多益善之外…還要有恆心努力積極向上自我充實,我不斷面對困難、那麼在各種困境我會找出方法,也因為在校園裡面有老師和同學很熱心幫助我們印尼學生。也因為我對自己很有信心。因為我相信凡事是我們所能想像並且相信的,終必能夠實現。

因此,我很贊成也很鼓勵有能力的青少年朋友,同一個國家(印尼),能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出國來台灣留學,花費一年的時間,拓展自己的視野,體會不同學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求學方式,除了語文(中文)能力的進步之外,臺灣人情溫暖,可增進對人性的認知,不同人種的風格和另類的社會情境,可以激發潛能,導引出靈活的思考。敞開我心胸面對世界,熱情地融入臺灣的生活,僅僅這兩年的豐富經驗就讓我學到「千金難買不到的信心,勇氣及樂觀坦然的處世態度!」我也會旅居臺灣四年,卻未曾留下雪泥鴻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我們不用心去觀察和體會,即時走遍全世界,也不會有什麼感覺!

一年級之我

對我而言,第一年的功課不會很難,也因為課堂上的老師允許我們用英文作報告。只要在課堂上聽著老師講課又不缺課、被當的機會自然變少。來台就讀環球技術學院、於我而言又難又易,它的苦難是在於語言上,容易是在於得成績。說實在、我們印尼生在環球技術學院、無論是環管系、生技系、公關系、或觀光系,各系的老師應該都會特別注意我們的學習態度。

雖然我本身並不是很快適應臺灣生活環境,因為這是文化環境變化的問題,是我及早已經作心理準備的`,文化本來就是格有優異的,到國外的人,當然多多少少享受過國外文化美好的一面,但也會嘗到或看到聽到錯惡的一面,因此,我發現我不能偏執一方,要放寬心胸,把別人文化的優點拿來借鏡,更可以對照出自己文化的優劣在那兒,遇上文化上不同時,我自己覺得我應保有活潑的心去融入,並打入圈子。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及台灣政府給我們這非常珍貴的機會來台灣留學,並不是讀四年就算了四年,因為基金會與臺灣政府並不希望印尼學生只來台灣學習,然後一走了之,於我的看法來說,大家認為我們既然來到這裡,就成了這裡的一部分,也應該參與和貢獻我們一份力量,這是我們基本原故來台灣讀書。而且將來印尼教育對自前之問題有所正確的方案而不是走一步就算一步。

吳恆基
環境資源管理系
環球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