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來台四年的心得-林立玲



我是林立玲,出生在印尼蘇北的棉蘭省,家中有5個人:父親,母親,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和我。父親從事自營生意,母親在家做手工產品,家庭小康。自小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家中雖不富裕,卻充滿了和樂的氣氛。父母親對於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講究言行合一的教育,也常告誡我們做人要懂得飲水思源,這些觀念都深植在我的價值觀中。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我都在印尼的SUTOMO1學校讀書。高中時,開始認識佛教,常常到佛堂當志工及學習社會服務,在高中三級、成經當過兒童班的社長。2004年由於發生南亞海嘯,印尼遭受嚴重傷害,而菩提學校的學源法師正好要甄選一批學生至台灣求學,我很幸運的錄取了,才有這個機緣來此讀書,很珍惜這個機會。

一開始剛來台灣,個人發現,台灣人是非常親切而樂愈幫助、很有紀律與比此尊重。從社會上、文化、建築,自己所看到的,我覺得台灣是一個很創意的國家。雖然只個小島,可是能往國際方面去發展與競爭是不可事議的。

在台灣求學過程,我個人覺得累積不少豐盛的經驗。由於在朝陽科技大學修休閒事業管理系。一開始本身對休閒產業不算很了解,慢慢地在學習過逞,我對休閒很非常興趣,而希望我學了這門課之後,能夠好好的在自國家(印尼)從事發展觀光產業。因為休閒產業本身的方向是很知識淵博,從觀光到運動休閒都包括在裡面。對我來說,個人比較興趣往餐飲管理與生態旅遊。所以如果有機會,個人有理想能夠創造一個“治療花園”。花園裡開小木屋餐廳,讓大家能夠享受培育的值物料理,配上香草茶與手術咖啡。除了豐盛的美食,有解說導覽會帶你回到自然,而特別是有空間可以讓您冥想。除了之些之外,個人也很喜歡藝術方面,所以也希望以後自己有藝術朗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雖然本身走休閒產業方面,而自己認知現在的社會人士比較喜歡往建康的主題,而地球暖化的問題,從事自己想做這一方面。除了可以帶大家保護自己而可以帶大家一起保護這個世界,沒有值物人是無法生存在這個世界。

過了四年,在學校也成經跟其他外籍學生交流過,像美國、馬來西亞、中國、印度等,可以讓我多認識不同的國家,是我人生一輩子只這機會能在這國家學習不同的文化。所以個人很希望能夠有機會繼續在台灣就讀,以及本身認知還沒有專業能力,要是自己想成真自己的理想,會有困難。而覺得人生都是要不斷的學習才會不斷的成長。
從我自小就培養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天性樂觀的我,喜歡休閒活動,在同學之間總是扮演著協調與溝通的角色,也學會和不同個性的人一起工作學習。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務,無論遇到什麼的困難,都會想盡辦法克服,努力的達成目標。

來台四年的心得-傅亞基



我是來自於印尼的蘇門答臘島蘇北省棉蘭市,來台灣求學一年級的時候是我這一輩子最難忘的一件事,我好想外星人老到這個地球上,不懂人家在說什麼。在台灣慢慢的適應個種不同生活方式及文化,台灣是個非常適合讀書的環境,除了在課堂學到老師所教的東西,老師也讓我們去實習,這樣的讀書效率更佳。我們也能夠用我們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日常生活裡,也能夠累積更多的經驗,提升我們學生的競爭力。在台灣我也去了不少的光光地區,包括玉山、阿里山、八卦山、日月潭、墾丁、勤景農場、Taroko國家公園、等,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台灣非常美,出了風景之外也有非常多不同的文化及當地的小吃。
畢業之後,我會先回到印尼, 其實我也想要繼續念研究所,但是我因為想要幫忙提升家庭的經濟所以我會先工作,累積更多的經驗。讓後我也想要存錢在印尼的國立蘇北大學念研究所,就讀的所是關於農業方面。我覺得印尼的農業發展的空間非常有前途,而且印尼的自然資源條件非常好。除了提生產量也能夠幫他們行銷。

來台四年的心得-吳小媚



對我而言,在台這四年是我一生中最珍貴及最美好的回憶。四年,轉瞬而逝;人生旅途的一站─大學,即將走完。還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仍然不斷地學習,漸漸適應這裡的環境、一步步克服接踵而來的困難。無論是在課業上、語言上或生活上的種種。有時都讓我深感挫折及恐懼。畢竟是來自於不同的國家而若沒有大家的鼓勵、包容和提攜,我將沒有勇氣來面對這一切。從大家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該努力的方向。由於大家給我們的熱情,因此讓我愛上了這充滿人情味的小島。真的很感謝環球技術學院,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所有幫助過我們、愛我們的人。因為你們,讓我們生命中增添幾許色彩。我們一定銘記在心,永世不忘。

來台四年的心得-吳恆基



來台灣留學、基本上,我的觀念說出了這四年以來的懷抱憧憬,青春年少飛揚,快樂,痛苦,孤寂與成長經過的美,呈現了青少年潛力,塑性與能耐。

台灣雖然不是我出生而成長的地方、但我在此才能有所改變、才能探索自己。在此我更能夠瞭解我有多幸運又幸福。每個人有他的夢想而實現、我有我的夢想、有自己的希望。我希望有美好的生活、多元智慧和多方學習、將能進入社會而貢獻。

環球技術學院、雖說只一所技術學院,但此地我獲得了不少支援與支持。我在環球技術院就讀環境資源管理系。實說、第一年,上課很辛苦,也曾經多次的挫折,因我在國、高中時是學校的全三名,不過來到台灣,無法吸收課堂上老師講課的內容,因語言不通與台灣本地生很難相處。

在臺灣留學我發現,除了多聽,多看,多讀,多學,多多益善之外…需要恆心努力積極向上自我充實,不斷面對困難,我相信凡事是我們所能想像並且相信的,終必能夠實現。另外,我很贊成也很鼓勵有能力的青少年朋友,同一個國家(印尼),能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出國來台灣留學,花費四年年的時間,拓展自己的視野,體會不同學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求學方式,除了語文(中文)能力的進步之外,臺灣人情溫暖,可增進 對人性的認知,不同人種的風格和另類的社會情境,可以激發潛能,導引出靈活的思考。敞開我心胸面對世界,熱情地融入臺灣的生活,僅僅這四年的豐富經驗就讓 我學到「千金難買不到的信心,勇氣及樂觀坦然的處世態度!」我也會旅居臺灣四年,卻未曾留下雪泥鴻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我們不用心去觀察和 體會,即時走遍全世界,也不會有什麼感覺!

雖然我本身並不是很快適應臺灣生活環境,因為這是文化環境變化的問題,是我及早已經作心理準備的`,文化本來就是格有優異的,到國 外的人,當然多多少少享受過國外文化美好的一面,但也會嘗到或看到聽到錯惡的一面,因此,我發現我不能偏執一方,要放寬心胸,把別人文化的優點拿來借鏡, 更可以對照出自己文化的優劣在那兒,遇上文化上不同時,我自己覺得我應保有活潑的心去融入,並打入圈子。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及台灣政府給我們這非常珍 貴的機會來台灣留學,並不是讀四年就算了四年,因為基金會與臺灣政府並不希望印尼學生只來台灣學習,然後一走了之,於我的看法來說,大家認為我們既然來到 這裡,就成了這裡的一部分,也應該參與和貢獻我們一份力量,這是我們基本原故來台灣讀書。而且將來印尼教育對自前之問題有所正確的方案而不是走一步就算一 步。

在此我特別感謝: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青年輔導委員會
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
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
環球技術學院
台灣梵音公益協會
智者文教基金會

這四年提供給我機會成長,是我一生永不忘的經驗!
謝謝您們!